• 资讯
  • 百科

首页 > 展会 > 展会资讯 > 洞察趋势应对变局: “多极化”格局下的全球肉类产业新航向

洞察趋势应对变局: “多极化”格局下的全球肉类产业新航向

2025-07-03 10:05:21来源:SIAL西雅展 阅读量:10

肉类产业作为连接农业生产、国际贸易和终端消费的重要环节,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承担着健康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双重角色。面对不断演变的地缘格局、供应链不确定性与消费结构升级,2024年之后全球肉类贸易正步入深度调整期。

5月19日,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国际肉类大会现场,来自中国、乌拉圭、荷兰、巴西等国家的行业代表,围绕供需趋势、风险预判、市场细分与贸易机会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分享前瞻判断与实践经验,共同研判未来肉类行业的发展走向。

全球肉类贸易格局正在重构

640.jpg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禽肉分会&肉食分会秘书长、肉食水产部副主任黄海千表示,当前全球肉类贸易呈现多极化发展格局,供应来源更加多元,价格波动与风险因素交织。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口猪肉及副产品达223万吨,占总进口量的34%,仍为进口主体,其次是牛肉类产品,这显示出结构性的消费稳定性。

在贸易监测方式上,黄海千重点介绍了由商会建立的大众贸易备案系统。相比于滞后的海关统计,该系统通过汇集南美等主要出口国的装船数据,实现对未来1.5个月内中国进口节奏的前瞻性预测。例如2024年4月南美装船仅为12万吨,预示6月市场供应将出现阶段性收缩。他强调:“数据不仅是历史记录,更应是未来决策的依据。”

同时,黄海千以巴西为例,通过活牛采购成本、剔骨比重、运输费用及汇率波动等变量,推算牛肉出口成本底线。他指出,对于进口商而言,价格判断不能止于“听报价”,而应具备独立建模的能力。

此外,他还提醒关注牛肉消费的结构性错位。2024年国内母牛存栏同比下降8%,可能在未来一年引发国产供应紧张,从而对进口形成补位机会。

牛肉市场结构变化加速显现

640 (1).jpg

独立分析师严峻指出,2024年以来,全球主要牛肉出口国的产量结构与出口动向呈现显著变化。以巴西为例,其2025年1-4月牛肉出口连续创下月度纪录,仅4月对美出口达4.4万吨,同比增长近10倍,成为全球出口市场中的突出变量。

与此同时,阿根廷对中国大陆出口大幅缩减,从2023年3月的5.1万吨降至2024年同期的2.9万吨,降幅接近五成。澳大利亚则因草饲牛复苏与骨刺比例恢复,对中国出口实现回升,全年出口预期呈上行趋势。

在中国市场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牛肉进口总量为66万吨,同比减少11万吨,主要减少来源为阿根廷、乌拉圭与玻利维亚。其中,阿根廷减少4.2万吨,乌拉圭减少近3万吨,而澳大利亚逆势增长1.7万吨,显示出结构性替代的初步完成。

在价格层面,严峻强调“倒挂行情”背后的利润判断逻辑。他以4月25日巴西肩甲部位为例,巴西国内价4.8美元/kg,计算到港成本为46.1元,而同期中国市场现货成交价为51元,毛利率可达10.7%。但如果期货爆盘价高于现货,国内买家则将陷入亏损。他指出,企业需建立起“到港预估价–现货–期货”三点一线的预判模型,“避免盲目追涨杀跌”。

成本压力下欧洲需重构出口定位

荷兰肉类协会国际事务总监Ruben van Rooij指出,全球猪肉贸易正在从单一增长逻辑转向多变量博弈。

近年来,欧盟猪肉出口在经历2020-2021年高点后迅速回落,其核心原因在于动物疫情防控、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碳排放法规实施,使得欧洲猪肉出口优势受到削弱。

数据显示,2020年欧盟对华猪肉出口达到历史高点,而2023年已恢复至2018年常态水平。相比之下,美国、加拿大和巴西逐步提升市场准入率,并在副产品出口结构上更为灵活。

Ruben指出:“未来欧洲企业若要维持出口存在感,需在配额谈判、部位差异化与准入国别调整上持续发力。”

消费再细分与品牌再定位不可分割

优合集团海外业务拓展总经理赵春野,巴西牛肉出口商协会主席Roberto Perosa,CLB Management首席市场官曲媛,银蕨农场中国区营销总监谈其姝,广州金南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雪峰,以及Meramist Pty Ltd全球市场总经理杨羿超针对2025年中国肉类市场的发展展开深入探讨。对品牌方而言,需要建立更好的市场信任,树立好品牌,把握消费群体结构的变迁趋势,设计更具针对性的产品,优化营销渠道和品牌传播策略,讲好品牌故事增强市场竞争力;对代理商而言,不仅要关注主要贸易伙伴的政策动向,也要根据价格波动调整采购策略,建立灵活的应对机制以在全球肉类贸易变局中保持竞争力。

此外,乌拉圭国家肉类协会主席加斯顿·斯卡约拉和市场部经理约瑟菲纳·瓦伦蒂介绍了乌拉圭在国际高端肉类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并表示乌拉圭始终重视与中国市场的深层连接,将继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动从初级产品向深加工方向过渡,提升单吨价值。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酒价网-今日酒价格查询网”的所有文章,均为酒价网-今日酒价格查询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文章,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文章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酒价网-今日酒价格查询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酒价网-今日酒价格查询网)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文章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