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2 10:11:00来源: 阅读量:6
蒙古人应该什么样?
在高远的碧空下放牧,看着牛羊在草原上安静祥和地云移,满目的阳光,清幽的河谷逶迤去到千里之外,你策马奔驰在几乎是另外一片坦荡无垠的天空,伸手便搅得乱云彩。在这里出生的人,将会有怎样一讨天下的雄图壮志?将会有怎样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
鲍洪升,标准的蒙古族男人,黄金家族的嫡传后裔,成吉思汗的第19代子孙。鲍姓,是孛儿只斤氏的后世衍生。庞大的家族自他娶了一位汉族太太之前一直是纯正的蒙古人血脉,时代在变迁,民族在融合,但深融在骨血里的睿智和斗志,在他们的身上依然赫然可见。
13岁之前,他在原生态的牧区长大,住的是蒙古包,吃的手把肉,席毡而卧,逐草而居。每日里与牛羊为伴,与清凉的河水嬉戏,放声歌唱是他的天性,起伏的马背是他的天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与他齐顶的酥油草里面,在清风、白云之间,他畅快地度过人生最无忧无虑的十几年。“我的老家是赤峰境内的克什克腾旗,石林和达里湖是这里最诱人的天然景观。如果你真正到了草原深处,你才能真正体会为什么蒙古人会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一首歌叫《陪你看草原》,绿草、蓝天、白云,灿烂的阳光,那才是真正的景色。。”
镜头里的鲍洪升气定神闲,在宽大的中式衣衫里,包裹着参禅的淡定平和。其实镜头外他极爱说笑,每每在快门声间歇当中便插一两句笑话。“在我们老家,人们都是这样盘腿而坐。”他一句话将我们的想象牵往小小的圆形毡房,在那里,人们互相的交谈如同日光一般,简单明朗,没有任何树影的修饰,爽快又温暖。
以一则成,以二三则败,先人的这句真理,深埋在鲍洪升的思想中。“我一直都觉得,干一行要爱一行,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不是我的性格,我是个认死理的男人。”
鲍洪升说话很耿直。作为鸿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他,最令人熟知的身份是医药保健行业的领军人,鸿茅药酒的新主人,因为连续多年在中国医药保健品榜上有名,成绩斐然,被誉为业界营销奇才。
自古英雄多逐鹿,或许历史的偶然,也或许是历史的必然,逐鹿与放牧这两个本不相及的词,却在他的身上获得了同一层含义。他的口头禅总是“回头我们一起去牧区牧牛牧羊。”看他在摄影师的指挥下敏捷地在巨大的条案旁跳上跳下,你还真会觉得这句话一点也没有什么花架子,就是一个成长在马背上的好儿郎该说的。
鲍洪升的父母亲都是知识分子,也许他本该像兄长和姐姐一样,将大学里学习的中文专业钻研得透彻,成为国学学者。离开牧区之后,他回到大城市呼和浩特,专心向学,然而幼时大草原上的广袤天地已经给了他一颗善于策马扬鞭的心。大学时的他满脑子想象的都是中国未来的市场经济走向。这种预测使他在84年毕业后去国企上班的那几年一直无法按捺心中的蠢蠢欲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要不我就安分守己地上班,要不就干脆出来。”他的性格不允许自己模棱两可地在梦想与现实间迟疑,他选择了停薪留职,在商海里遨游了一年,这一年时光,让他摆脱了当初的忐忑不安。
“这一年的时间里,感受到两个字,能活。既然这样,我就不怕继续往前闯了。”
第一桶金是最难的部分,甚至二十多年过去后,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的鲍洪升仍然将从国企只身出来,两袖清风地摸索着的阶段看作人生最艰难的时期。他去过东北,辗转江浙,将“王胎补酒”做得风生水起。他的目标却远远不限于此,而是聚集在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上海,和政治经济中心北京。“我是标准的蒙古人,蒙古人有个天性,就是非常愿意离开家,到远方去拼搏。”
似乎是因为父亲原本就是藏医学者,鲍洪升在医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领悟力。这使他独具慧眼,在纷纭的医药产品中,选中了“鸿茅药酒”。 在中医大成药典《本草纲目》中,最大的药方也不过四五十味药,而“鸿茅药酒”这款有着270年历史的国药组方,却含纳了67味中药,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中药组方。这组方子曾经由雍正年间深受晋地医商文化熏陶的王吉天结合藏蒙医学精华,采集上等药材溶入酒中创制而成,各种药材珠联璧合,深具奇效。沧海遗珠历久弥新,已被正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日益衰颓的很多,能够遇上鲍洪升,是药的福分,也是人的福分。
“没有好东西,营销做得再好也没用。现在是精品时期,我从鸿茅的历史中提炼出了‘良药济世,精工取繁’的祖训,好品质源于好工艺,真诚信打造好企业,鸿茅,师承祖制,锐意创新,老百姓一试就知道是好东西。”走进鲍洪升的办公室,他的成功秘诀就写在他办公室的玻璃门上——诚信为本,敬业乐群。
这位钻研国学,又是EMBA毕业的总裁喜欢用精简的文字概括他的理念。他在鸿茅创建伊始就提出了六字方针:简单、精彩、融合,而这恰恰是鸿茅的企业文化,对于乐群与融合,他海纳百川的态度极富蒙古人的宽广,这也许是他成功的另一个侧面。友情在他的创业生涯里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分量,17年的商海生涯,他的八个高管当中最长的已经并肩战斗了16年,最短的也已经超过10年。这种罕见的合作生涯,在很多企业中都难得一见。凝聚力是鲍洪升眼中最大的战斗力,员工和经销商都熟识如兄弟。将全国近百个经销商拧成一股绳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需要的是也不仅仅是睿智和包容。而成吉思汗子孙的领袖之风,谁又能小觑?
这位商业豪杰并不止于商场上的探索,书香门第的熏染早已潜移默化地在他身上深植了文化的骨髓。当年优秀的姐姐已经成为了内蒙古大学的教授,兄长是蒙古语言研究所所长、《蒙汉大辞典》的主编,文化在他身上是高耸的门楣。他尝试在鸿茅药酒的产地造了八百多平米的内蒙古鸿茅文化馆,将鸿茅270年历史图文并茂地展现给世人,从百年前娓娓道来,讲述至今,置身其中,仿佛亲历百年的鸿茅长河,触手可及。这座投资了近千万的鸿茅文化馆,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处名胜,也成为中国千年药酒文化完美表现的缩影。